数据中心十大常见误解:揭开背后的真相
关于数据中心,许多人只知道两件事:它与互联网有关,且消耗大量电力。除此之外,还存在不少错误观念。以下针对十个关于数据中心的常见误解,解释它们与现实的差异及原因。
1. 误解:数据中心很少雇人
真相:数据中心行业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,涵盖数据中心的建设、运营,以及供应商和客户群体等多个环节。其最重要的经济效应在于,通过世界级数字基础设施刺激客户的生产力、竞争力和市场范围 —— 数据中心是互联网实现数字经济不可或缺的核心支撑。
2. 误解:数据中心只是装满服务器的场所
真相:尽管部分数据中心在建筑设计上获奖,但多数外观类似工业建筑,其外表具有误导性。这些建筑内部配备了一系列前沿技术与设备,包括电信网络、复杂的冷却和通风系统、电力调节装置、电池室、开关设备、应急发电机、控制室、生物安全系统、监控系统等,远非 “装满服务器” 那么简单。
3. 误解:数据中心用电量呈指数级增长
真相:在数字化驱动下,数据生成、处理、传输和存储量增长迅猛,但数据中心的能耗并未随之呈指数级上升。得益于摩尔定律(核心处理器效率每 18-24 个月翻一番)与虚拟化、云计算等技术的结合,数据中心的能源效率显著提升 —— 在提高计算能力的同时降低了能源消耗。此外,将计算活动从低效服务器机房迁移到现代工业设施,也有助于降低总体功耗。
4. 误解:数据中心可以建在任何地方
真相:数据中心的建设需要综合考虑位置、电力、网络等因素,且这些因素的优先级因业务模式而异。例如:
最好靠近客户,金融服务领域甚至需要在 30 公里范围内构建互联网交换 / 交易平台;
需要充足且全天候的电力供应,且越高效节能越有利(如北欧地区对无需即时响应的大型云计算运营商颇具吸引力);
需具备高速网络连接,即能访问的电信网络数量及可用容量。
5. 误解:数据中心对环境不利
真相:虽然数据中心消耗大量电力,但行业高度重视效率提升和可再生能源的采用。同时,数据中心行业专注于清洁能源开发和能源效率研究,越来越多的数据中心实现废旧设备的绿色处理,甚至将产生的热量重复利用。此外,数据中心还是环境服务、碳减排、非物质化的推动者,其支持的气候建模、视频会议、智能电网等技术,显著降低了整个经济体的能源影响。
6. 误解:数据中心都应该建在北极
真相:数据中心的建设地点取决于业务模式、位置、电力、网络等因素,并非越靠北越好。尽管高纬度地区在可再生能源的可用性和可靠性方面有优势,但伦敦、阿姆斯特丹、新加坡等 “大都市市场” 更受运营商青睐 —— 它们需要靠近特定互联枢纽或通往广阔市场的门户,实现战略定位。
7. 误解:数据中心与己无关
真相:数据中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,从早晨起床到晚上入睡,日常活动如订票、接收短信、网上购物、纳税、看病、使用社交媒体、存储照片、支付电费或打电话,都依赖数据中心的数据处理。如今,人们对数据中心的依赖程度,堪比对电力的依赖。
8. 误解:数据中心都做同样的事情
真相:不同数据中心的功能差异显著:
部分从事高性能计算,处理海量数据集用于基因研究或天气预报;
部分由超大规模运营商运营,提供亚马逊、Facebook 等社交媒体或交易服务;
部分为客户服务器提供技术空间;
还有部分是支持企业 IT 功能的内部部署数据中心。
9. 误解:数据中心由于云计算的广泛应用正在变得过时
真相:“云” 并非虚无缥缈,其物理载体正是地面数据中心的服务器。云计算是过去十年技术和商业模式变革的产物,目的是更好地利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。云计算提供商要么自建数据中心,要么在托管设施(多个公司租用空间的共享数据中心)中运营,数据中心反而因云计算的发展获得了更高效的利用。
10. 误解:如果关闭所有数据中心,没有什么会改变
真相:数据中心支撑着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,从社交网络到政府服务,从空中交通管制到天气预报。关闭数据中心将严重影响电力、供水、通信、食品配送、互联网、紧急服务、金融交易、安全等关键领域,人们几乎无法设想一个没有数据中心的世界。
结语:重新认识数据中心的价值
数据中心远非 “耗电的服务器仓库”,它是数字经济的核心基础设施,与每个人的生活、每个企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运转都密不可分。纠正对数据中心的误解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,以及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