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器带宽与桌面实际带宽的差异解析
很多人发现,自己购买的服务器的带宽和实际到桌面的带宽完全不对等,甚至相差 8、9 倍之多。比如,10M 的宽带速度最多却只有 1M 多,50M 的宽带速度最多只有 6M。这不禁让人疑惑:购买 10M 带宽的服务器到桌面只有 1M 多,是不是被坑了呢?
带宽单位差异导致的数值差距
首先,我们购买的服务器中的传输速率指的是集线器的数据交换能力,也叫 “带宽”,单位是 Mbps(兆位 / 秒)。运营商提供的宽带所指的也是传输速率,即提供多少兆宽带就是指多少带宽,比如提供 10M 宽带就是指其带宽是 10Mbps,5M 宽带的带宽就是 5Mbps。
这其中的关键在于计算单位的不同:宽带带宽的单位是 bit/s(位),而电脑的存储单位是 byte(字节)。位是指一个二进制位,1M 带宽就是 1024KB=1024×1024 位;字节包含 8 个二进制位,1M 的存储空间就是 1024×1024 字节。人们在传输时习惯用 bit 表示带宽,存储时习惯用 byte 表示,这就导致虽然都简化称为 10M 或 1M 等,但实际数值相差 8 倍之多。
例如:
1MByte=8Mbit
10MB/8=1.25MB
4MB/8=0.5MB/s
所以,10M 带宽的香港服务器下载速度只有 1M 多是正常现象,并非运营商提供的带宽不足。不过在现实中,由于路由器和其他方面的信号干扰,实际速度一般达不到这个理论峰值。
上传与下载速度差异的原因
很多人还发现,上传速度比下载速度少得多,这与我们使用的宽带技术有关。目前多数人使用的是 ADSL 技术,其采用的是不对等带宽,即下载速度和上传速度不一样,两者之间也会相差 8 倍之多。也就是说,1M 带宽在计算上传速度时,需要在除以 8(单位换算)的基础上再除以 8。
10M 带宽的服务器能承受多少并发
一台 jtti10M 服务器支持的并发量,除了与用户数相关,还和服务器上的文件数量有关。文件数量越多,连到该机器上的用户越分散,相互之间传输数据就越困难。具体能承受的并发量主要看网站内容:
如果是视频内容,10M 带宽大概可以承受 360p 画质 10 人同时观看。
如果是文字和图片内容,能承受的并发量就会高很多,几千上万人同时并发访问在带宽方面没什么问题,此时主要看服务器的硬件配置。
当然,即使购买的服务器带宽是 10M,这也只是理论上的最高值。在实际使用过程中,由于本地网络、损耗、传输距离、服务器自身等原因的限制,实际体验到的带宽很难达到这个理论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