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计算浪费:规模、原因与影响深度解析
一、什么是云计算浪费?
闲置资源长期运行:开发、测试、演示等环境在任务完成后未及时关闭,导致资源全天候空转;
PaaS 平台的设计缺陷:部分平台即服务(PaaS)提供商无法在资源闲置时自动关停服务,直接造成成本叠加;
过度配置实例:开发人员为避免运行障碍,往往选择远超实际需求的计算实例,导致 CPU、内存等资源利用率低下;
存储冗余:数据库和存储空间供应远超实际需求,大量额外空间处于未使用状态。
二、云计算浪费的影响:多方受损的连锁反应
组织收益缩水:资源利用率低下直接导致资产回报率(ROA)降低,净收入减少,进而影响股东分红;
云提供商的业务压力:尽管公共云提供商可通过资源超额认购短期获利,但长期来看,大量浪费会迫使组织采购更昂贵的产品,反而降低其盈利能力。为此,AWS、Azure 等巨头已推出自动扩展组等功能,试图通过技术手段减少浪费,实现供需平衡;
行业效率损耗:云计算本被视为节能资源,但大规模浪费使其环保价值打折扣,同时加剧了行业的非理性扩张。
三、云计算浪费激增的七大核心原因
1. 对云计算管理缺乏全面认知
盲目上传数据:将非必要业务信息全部迁移至云端,忽视 “按需存储” 原则;
缺乏策略规划:未建立资源分配、监控和回收的标准化流程,导致资源使用混乱。
2. 资源过度配置成常态
约 40% 的组织云计算实例规模是实际需求的两倍;
全球每年在大型实例上的无效支出约达 53 亿美元,占云计算总支出的近一半。
3. 计划外虚拟机长期运行
地域错配:在印度使用美国美国服务器处理本地业务,导致成本飙升和延迟增加;
经验不足:对云计算区域定价差异不了解,未能选择成本最优方案。
4. 闲置资源消耗巨额成本
测试、准备等过程中产生的闲置资源,每年造成约 88 亿美元浪费;
生产环境虽较少出现,但一旦发生,影响更甚。
5. 未使用容量占比过高
Koomey 报告显示,80% 的传统数据中心服务器容量过剩;
迁移至云端后,36% 的组织仍为超出需求的容量付费,陷入 “惯性浪费”。
6. 快照过多且未及时清理
用户在操作系统升级后拍摄快照,但测试通过后忘记删除旧快照,导致存储冗余;
快照的读写机制复杂,未清理的旧快照会降低系统性能,同时增加存储成本。
7. 滥用按需服务
按需服务成本远高于预留资源或现货资源;
组织为图部署便捷,将其用于常规业务,导致成本失控。